您当前所在位置:首 页 >> 家长专区 >> 教育沙龙
家庭教育的22种类型及特点
Date:2020/9/7 浏览人数:2973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愿,据了解,家长在家中的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用于孩子学习指导的占90%以上。很多家长说,在家庭生活中第一位是关心孩子学习。然而,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劲儿没少使,功夫没少下,可孩子的学习成仍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不太科学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査,当前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上存在很多的误区:

(一)权威型

家长虽然在外不一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但在亲子沟通中却要筑起绝对权威,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绝不允许孩子反对或拒绝,也不管自己是对还是错,甚至错了也不允许孩子反驳。家长利用自己的权威,重复个人的意见,以强迫孩子屈服。看到孩子画人体解剖图,家长说:“怎么搞的!怎么把心画歪了!”孩子说:“老师明明说心脏人体偏左的地方”。家长说:“别顶嘴!改!”这种沟通往往使孩子的人格要么变得缺少主见,依赖,自卑;要么就蔑视和背叛权威,产生逆反心理。

(二)专制型

在这种亲子沟通中,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沟通时常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要求孩子把自己的要求当做真理,凡事都要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如果孩子敢反的话,就会打骂孩子。家长永远是命令者。父母说,把电视关掉,立刻回房间做功课!孩子答,关掉就关掉,有什么稀奇,在这种沟通中孩子往往变得蛮横,以强凌弱,固执或软弱,要协,无原则,自卑,胆怯

(三)责备型

与前两种类型相关的是家长对孩子无休止的斥责“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服。我是你的拥人啦!”“我不是已经跟你讲过了吗?你要我讲几遍?”“又错了,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不错。”责备型父母的情绪常是愤怒的、不满的、冷漠的。责备型父母的行为常是批评的、攻击的、否定的、挑别的。在这种沟通中孩子往往变得破罐破摔,二皮脸或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四)威胁型

这种类型家长对孩子警告、威胁、恐吓。家长说:“下次再考这种坏成绩,体想再进家门一步!下次再考不好我就打断你的認。”这类威吓会让孩子在战战競競中生活,同时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甚至得心理疾病。

(五)讨好型

讨好型与冷漠型相反,对孩子过度“保护”,将孩子视为一个有无上权威的主人,采取逢迎博取欢心的方式来取悦子,几乎是事事依着子女,甚至不管这些要求有没有理,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就无限制地满足。讨好型的父母经常出现的语言是:“我就是为了你活着的。”“都是我的错,害你吃不少苦。得暂时沟通的好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过分的讨好的结果会使孩子变得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幼雅,缺乏自理能力等、最终将不但难于与家长沟通,也将难于与他人沟通

(六)迁就型

与溺爱型相关的是迁就型,家长向孩子的某些不理智行为投降、迁就,因害怕孩子不高兴而步步退却,迁就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求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其结果是孩子变得独霸,无法顺利地沟通。

(七)攀比型

这类型家长往往说:“同样是孩子,人家孩子怎么强过你这许多?”妈妈一面对儿子严加督促,一面止不住叹息“我要有个乖孩子就好了,”家长会对孩子否定,进而发展到孩子的自我否定。从根本上说,这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最讨厌家长的比,会恨那个比他好的孩子,当然也会讨厌家长,拒绝与家长沟通。

(八)暴躁型

有些家长牌气暴環,动不动就发火,暴跳如雷。自己有了不阪心的事就拿孩子出气。这样的家长就像一颗炸弹大小事都足以引发一场“世界大战”,家长的暴往往造成孩子的反感,本来很好解决的问題也变得复杂起来。

(九)唠叨型

这类型的家长往往是不休地提醒。“不要老看电视了!”“不要磨蹭了!抓紧时间做好功课吧。”其结果孩子是孩子说:“知道了,知道了,你们真啰嗦!”虽然家长是好心,可孩子不领情。在这种沟中孩子对父母的话往柱当耳旁风,不属一顾,麻木不仁,甚至消极抵抗,有时还公开顶撞,值得注意的是您的唠叨使孩子在拒绝您说的可能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重要的话,结果是孩子应该受到的教育没有能够受到。

(十)冷漠型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反应冷,对孩子爱理不理,对孩子的成就或失误也是满不在乎。这种态度对孩子人格的负面影响很大,是最消极的亲子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使个体的人格変得冷漠,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甚至厌恶生活,严重的会造成人格的担曲,甚至形成变态心理。

(十ー)纯理智型

与冷漠型类似的是纯理智型,纯理智型的家长经常出现的语言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你应该……目前的资料来看,你最好……”纯理智型家长常是固执的、冷静的、理性的、有原则的。纯理智型家长的“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家长在任何时候都忘不了敲打、警示、训斥孩子。这是一种严重缺少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有时这种教育可能会看到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刻板、缺少热情、因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纯理智型家庭沟通下的产物。

(十二)工作狂型

工作狂型,有的是白领,有的是大企业家,这些家长工作忙、会议多、出差多、应多,忙得团团转。他们难得接触孩子。他们不知道孩子不只需要钱,孩子需要被了解,需要平时家长给一个拥抱,给一句关心的话语,需要家长多给自己留点时间,可是平时孩子连父母的面儿都见不着,只有在周未才能见到家长,平日家长把孩子往娘家、寄宿制学校一扔,等到周末才接回家。时间长了,亲情关系越来越淡薄,亲子沟通难于正常进行。

+三) “分数第一”型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家长的法宝,不少家长和孩子消通只谈分,家长望子成龙,把眼睛全在分上,町在学历上。家长总是怕影响了学习,千方百计把孩子按在书桌上学习,不让孩子玩。白天让孩子上学、晚上给补习、双体日还要学习奥数、学英语……企图让孩子把天下的所有知识都吞下,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分高就奖励,分低就打骂,其本意是为了孩子成才,可事实上家长的做法往往遭到孩子的反对,形逆反心理。其结果往往是导致孩子厌学。不但烦学习而且烦家长,沟通受到阻遇。整天把学习挂在嘴上,就会导致孩子反感,产生亲子关系危机。

(十四)民主型

亲子关系民主平等,家长能和孩子平等地探讨问题,容许孩子提出不同意见。家长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孩子像朋友一般玩耍、沟通。但同时也不失作为家长的权威,坚定地用尽量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家长能给孩子活动的余地,允许孩子有负责任的自由。他们不去唠唠明明,对每件事都发号能令,是原则的问题抓住不放,保持作为家长的地位,在你成为你孩子的朋友,与孩子相互信任和共享欢乐时,仍然是位“船长”,你也许听取“船员”们的意见,但要由“船长”来决定航向。你容许孩子航船,升帆,但不容许孩子民海。这样的家长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这种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最为积极的。孩子往往是热爱生活,善于交际关心他人,作风民主的。

(十五)暴粗行

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方法简单粗暴,用棍棒来通迫孩子学习,只要孩子学习不如意举手就打,指製就踢,地们信奉的是“棒打出学子”,“不打不成オ”,其结果不但孩子没成オ,反而更加厌学。孩子说,我没上学时不挨打,上学总模打,学习真讨厌,于是厌学、逃学、惧怕学习,难怪有的孩子看望科学家发明“抗打看”天津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几个孩子考试成绩没达到家长要求的指标,回家都得挨打,于是在一起商量对策,一个孩子说:“咱们到商店去买药吧!”另一个孩子问:“买什么药?”答日:“买挨打不痛的药。”孩子们很天真,看到大人头痛吃止痛片心想先去买止痛片,吃进去再挨打就不知道痛了。说实在的,多数孩子挨打,首先想的并不是今后怎样努力学习,而是怎样逃过痛疼,于是乎考试作弊,偷改成绩册,抄袭作业等不良现象就出现了有的家长说:“打真起作用,打一次好三天。”的确,对有的孩子来说,打能起点儿作用,但那只是暂时的。对多数孩子来说,打的负作用太大了。如果打就能把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那我们就不用研究教育方法了,老师也不用备课了,一人发一根棍子,接着个儿去打,全都考100分了,全都成オ了,那多省事,打孩子谁不会?真有打出来的人オ吗?如果打就能成オ,我想中国的人オ一定遍地皆是。严格要求是应该的,但“棍棒加皮带”就不正确了。体罚有可能促使孩子破罐破排,打一次,麻木一次:体还会加深两代人的隔阅,造成父子之间感情的淡漠:严重的体会使孩子产生端的想二个孩子经常挟打、他感到在家里实在没有温,于是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求温要,临走时给家长写了一个留言:“再见了,我的家,我不想在这个家里待下去了,因为我在这里仿佛进了監、这里没有快乐,没有自由,骂声早已灌满我的双耳,打耳光也是家常便饭。无可秦何,我只有走……。被家长打上那路的并不少见,据某工读学校统计,由于学习不好被打的占70%;据某少管所统计,因学习不好等原因经常接打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占56.43%,可见打骂不但不是教育的好办法,甚至会导致孩子学坏,走上犯罪道路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打骂成才,只有教育成才我们要弃“粗暴型”育,要采用民主型、科学型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急是不行的,“欲速则不达”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十六)精神虐待型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了的时候怎么解气怎么说:“怎么考这么点儿分,死権木疙磨!"(输本不成,还是疙磨):“你还有脸活着,扎茅坑死了算了!这种用调剩、挖苦、训斥,漫骂来对待孩子即是“精神虐待”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听到这些识剩,往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待家长的这种刺激,往往产生敌对情绪,形成“抗药性”孩子如果对你的调朝、挖著提出抗议,“你说我笨,我怎么笨了,我不军”这还是好孩子,他们还有自尊心。如果你整天调,孩子没反应了,那就坏了。你说我笨驴,我就是笨驴,你说我盘猪,我就猪,二皮脸那不更难教育了吗?如果家长的识刺、挖苦被孩子接受了,心想:“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那危害更大,因为这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内伤更难医治,表面上看他们对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可他们有苦往肚子里咽,心理负担很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正如巴甫洛夫所说:“一切顽固沉重的优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优,则疾生”这是中国的一条古训,“哀莫大于心死”、“病莫大于心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不要用讽刺、挖苦造成孩子的心病。有些家长总是给孩子订太高的指标,并且总爱以威胁恐吓的语气向孩子下达指标,“期末你考不到95分,看我怎么收拾你…”“你再不及格,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如果你考不了前三名,等着態!”孩子听到威助的话,处在一种高压之中,总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思维得不到解放,必然影响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负担过重,心情过于紧张会影响孩子智力发展,降低智商。孩子没考好家长着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孩子上进,给以一定的压力也是可以的,但压力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我们教有孩子好好学习,还是应该多做思想工作,多启发,多引导,更主要的是多关心,多给以具体助,而不应威、恐吓。不要施以“精神虐待”,

记住: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不要向人格开炮!

(十七)期末算总账型

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间,但到期末就算总账,期末孩子分数考低了又打又训:“说!开学时我怎么跟你说的,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考了这么点分!”“曲”一个大耳刮子。孩子写检查,把好话说尽,怕挨打呀、家长还通着孩子写下学期计划,那计划写得天花乱坠,可开学后家长又不管了,打牌、賭钱、看录像,等到期末孩子的成绩又不及格了,于是又打又写检查,形成性循环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没有长性,平时不管,只等期末算总账,那不行的。当家长的不应把功夫用在期末考试后,而应用到平时,不应到期末算总账,面应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如果我们平时对待孩子的学习过程关心的比校多,到考试后就不用算总账了。平时努力了,自然能考出好成绩,即使偶尔没考好也没关系,一时琉忽不证明孩子没真才实学,也不证明平时没努力。如果平时家长不管孩子,到期末再算总账没多大的作用,所以不能只靠期末算总账。

(十八)抽疯型

有些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是“羊角疯”式的,一阵一阵的,一阵松一阵紧想起来就抓抓,想不起来就拉倒。例如检查孩子作业,家长把孩子叫过来,“把作业拿出来我看看!”一看作写得乱,上去就是一个耳刮子,“怎么写这么乱!给我重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重抄一週,写得已经很整齐了,可家长正在气头上,又咔一下子把本務了,“再重抄!”孩子一直抄到10点多钟,真写得不错,可过两天家长又不管了,孩子的作业一天天下降,一个月以后家长又想起来了,对孩子说:“把作业拿来我检查检查”,一看作业又乱了,又打耳刮子,又撕本,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年龄小,改长性,要管就要经常管,做到“常流水,不断线”。就拿检查作业来说吧,家长每天拿出10分钟就够了,可必须天天拿出1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家长对他学习很重视,一天也不放松,天天认真写作业。如果是“描疯型”的检查,孩子不但不能感到家长对学习的重视,还会形成投机的思想。他们摸到家长的规律,爸爸一忙就不检查了,所以写乱点没关系,一看爸爸有时间了,可能要检査了,就写好点,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因此家长抓孩子的学习,一定要经常抓,抓经常。

(十九)超负荷型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作业题做得越多分数越高,于是无限制地给孩子留习题,加大作业量,超负荷运转。老师留完了,家长留,爸爸留完了,妈妈留,轮番轰炸,搞得孩子疲惫不堪,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的负担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大脑就会抑制,就会影响学习效果,中国有句古话讲的是“头橤,锥剩骨”,似乎刻苦就能成才,其实不然,成オ需要刻苦,刻苦未必成才,刻苦的精神与科学用脑结合才能成才。像古代那样把头发悬在房梁上,长时间学习,困了打盹,被醒了,这样学习能有好效果吗?

超负荷运转往造成孩子厌学,孩子刚上学时积极性可高了可越上越不爱上,其原因之一就是负担太重。有个小孩说。什么时候我オ能像我奶奶似的提前退休啊"刚上二年级就想退休了。有个中学生说:“你们(指父母)小时吃的是离头,可却很幸福,我们现在吃的是巧克力,可却很苦恼,”问他苦恼的原因,回答说:“学得太苦了。”实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活泼好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不玩了,说明他有病了,身体有病或心有病。玩,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孩子成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实践证明,那爱玩的孩子接触面广,知识丰富,脑子灵活:而那些整天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尽管多背了一些公式、古诗,但他们没有玩的机会,接触面窄,老实得像木头人,反面影响了智力的发展当然,让孩子玩,不等于让他疯玩,要给以指导,让他们“学得专心、玩得痛快”,引导他们把玩与学习结合起,天是是指面不是简单地限制

(二十 )保姆型

有些家长怕孩子作业分数货,怕作业写得不好老师批评孩子,于是就亲自出马,帮孩子抄字头,帮孩子数写,帮孩子计算,甚至亲自替孩子做作业,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家长总当孩子学习的“拐杖”,没有这个“拐杖”孩子就不会“走路”了,一个孩子写作文,对妈妈说:“这作文真难,您替我写吧!”妈妈说:“不行,作文得自己写”,孩子说:“那您说着我写”,妈妈妥协了,说一句,孩子写一句。您说这样写作文,有什么用?

(二十一)金钱刺激型

你要是考100分我就奖给你一张大团结”,为了朝激孩子学习,用金钱诱感,这种做法一次、两次可能见效,但次数多了就不管用了。一个孩子考试后向爸爸要钱,爸爸刚要给10块钱,孩子说:“给我5块吧!”爸爸说:“怎么只要5”子说:“我考0分。”多么可笑!

用金钱可以调动孩子一时的积极性,但更多的是副作用,学习成绩的真正提高只靠诱是不行的,当然,孩子学习进步了,家长给孩子发点奖品、奖金不是绝对不行,但只靠金钱刺激是不行的,奖品只能做为辅助手段,教育孩子,应更多做思想工作,而不应单纯采取经济手段。

(二十二)放任型

有些家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您了,您就是他的父母,愿打愿骂随您的便,”家长对孩子不要求,不教育,以为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自己平时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打牌、跳舞、钱、看录像,孩子写完作业让家长检查,家长说:“检查什么,明天让老师检查去!你没看我正忙着吗?”(家长打牌输了,正准备钻桌子哪)孩子说:老师让家长检查的,还让签字哪。”家长说:“等着,我出来给你检查,”家长从桌子底下钻出来,拿起孩子作业本连看都没看,就把名字签上了,家长这种态度必然造成孩子不重视学习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特别低,实际上也是一种放任,家长甚至对老师说:“我们这孩子将来也不会有多大出息,您给看着别菱事就行,考多少分就不用管他了,”其实越是这么放任,孩子越惹事,他的心思不在学习上,能量就会在其它方面去释放,所以学习上降低标准,必然造成孩子在其它方画数事生非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放任是把责任推给爱人,让爱人管孩子学习,自己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也不好,在孩子心里,你对他不负责任,有什么事他也不问你,将来威信越来越低。夫妻两人有一些分工是可以的,但教育孩子一要同心协力全要下功夫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呼吸双方都要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学习都很伤心孩子才不敢调控制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男同志孩子一定不能放任不管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双方都有教育孩子的同等责任和义务,

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父母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劣势,双方只有做到了阴阳互补,阳平衡,才能是免“阴盛阳衰”、阴阳失衡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日常生活小事,孩子往往更依赖母亲,但在关键问题、重大问题上孩子往往更依赖父亲。因为,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往往比较注重生活细节、日常小事方面的教育;父亲往往比较注重人生大事、生活哲理方面的教育,所以,遇到不同的事,孩子会找不同的人。夫妻双方可以有家庭分工的不同,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须保持意见一致。

以上是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上的一些误区,希望家长从误区走出来、减少家教中的“无效劳动”、“低效劳动”和“负效劳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孩子能早日成才。总之,我们要向农民学习,农民站在田头,看到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埋怨庄稼,都是从自身找原因。我们的孩子学习不好,我们既要看到孩子的问题,更要从自身找原因,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