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 页 >> 家长专区 >> 心理咨询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健康教育
Date:2023/1/12 浏览人数:3783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综述。

  1.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异后,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缺少目标的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由,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 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

  好胜心理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如果在这一时期给予健康的思想教育,就能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当前,在放像厅,电视节目中,放映武打片甚多,他们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受封建“行帮”思想的影响,甘为哥们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常常为哥们去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甚至行凶杀人。他们视打架斗殴为“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将好胜心的满足建立在暴力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又一因素。

  3. 性心理的扭曲和强化

  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少数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了扭曲,这种扭曲的心理的不断强化,一旦条件适宜,少数青少年会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了性犯罪。

  4. 利己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反而对子女过分的娇惯,溺爱,使子女养成任性,自大,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强烈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往往会产生低收入高消费矛盾,在心理上出现挫折感,为达到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平衡,便走上偷,抢,骗的犯罪道路。

  5. 道德水准失调,守法心理结构不健全。

  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没有健全的守法的心理结构,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水准。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如有的人在失恋后,竟向女友脸上泼硫酸,认为是开玩笑;有的人认为持刀抢钱是小事一桩,这种心理道德水准的失调,导致了行为上的犯罪。

  二. 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父母离异。

  青少年渴望得到母爱和父爱。父母离异时,必须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父母离异的客观事实。帮助孩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同时,离异父母需多给孩子一份爱,爱避免家庭阴影笼罩到孩子的身上,保证父母离异后的子女的健康成长。

  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要认真对待,加强防范。

  2. 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学习英雄人物,不要学“帮派义气”。组织他们收看一些健康向上的电影,录像,电视,书画,报刊,家长和教师必须注意榜样的作用,要给孩子和学生做出表率,要在耐心教育他们懂礼貌,守纪律,讲道德,讲文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要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对青年(中学生)要讲性解剖,性心理及性行为的课程。让他们了解到科学,用科学的性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 积极开展道德和法制教育。

  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要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理想教育,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要多方位,多渠道的进行。家庭是子女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苛求,简单粗暴,歧视讥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激起叛逆心理。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启发,诱导,鼓励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社会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防止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教育引导,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要齐心协力。要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